《红楼梦》随笔(六十一 - 八十)


六十一 - 六十三:从司棋看生命存在的重要性

​ 生命,应该找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。

​ “赌气回来,便添了一篇话,告诉了司棋。司棋听了,不免心头起火。”其实司棋的愤怒不是因为没有吃到鸡蛋,而是因为没有感到生命被重视。前文小警卫的表现,也不是因为没有吃到果子,也是因为感到生命没有被重视。

​ 宝玉是一直受宠爱的,他会觉得别人对他的爱或恨不是最重要的东西,他回来做自己就好了。但是一般人不是那么容易,因为社会总是充满各种委屈,都觉得自己的存在被忽略了。其实司棋的命运也是比较悲惨的,她有一个爱人,但一年也许只能见一次面,也没有机会去安排未来的婚姻。她曾经与他在大观园私会,后来被抓到了,但最悲惨的是这位爱人第二天就跑了。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女性对于爱情都别无选择,作为丫头的司棋更是如此。所以如果宝玉身上发生这件事,他会说“没有就算了”,可是司棋不同,她愤怒的不单单是鸡蛋,而是作为一个丫头生命不被重视的绝望。

​ “凡箱柜所有的菜蔬,只管丢出来喂狗,大家赚不成。”其实在人找不到自我,找不到生命存在意义的时候,他会走向毁灭性的道路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孩为了引起父母注意,会去摔砸身边的东西,有时更会自我伤害。有些宠物也是一样,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,是精神上的温暖,是生命的重视。

六十四 - 六十六:洁净与肮脏:谈功利与对个体生命的关怀

​ “姐姐不知道,我不是没眼色,细想和尚们脏,恐怕气味熏了姐姐们。”

​ 《红楼梦》开篇就说女人是水做的,男人是泥做的。这是非常反男性的东西。这个反男性并不是一般的性别,而是说男性在一个现实生活里,扮演了一个功利的角色。因为他要权利、要财富,女性一般来讲过去不可能争权利、争财富,而曹雪芹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争功名利禄的人,他觉得他们一争功名利禄就脏了。在财富与权利的争夺里,是一种贪婪。男性中间贾珍、贾琏这样的占多数,用五两银子就可以去包养一个女人,他为什么不做?而宝玉绝不会去想这些事情,这就是差别。尤二姐、三姐无权无势,但宝玉会特别疼惜他们,包括气味会不会污秽了,茶杯会不会肮脏了。这个脏是有暗示性的,是说社会中会把人弄脏的东西。

​ 会弄脏尤二姐、尤三姐的,竟然是和尚。曹雪芹并不认为修行一定是洁净的。生命里面没有真正真诚的哀悼,反而变成了一种功利性的东西。其实污秽与洁净并不是固定的,如果对生命有真正的关怀,最污秽之地也是最洁净之地;反之,最洁净之地会变成最污秽之地。

​ 人性对生命的关怀,体现在小事之中。真正可贵的东西,是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件中显现的,而不是用冠冕堂皇的话说出来。冠冕堂皇的话和点滴的关怀形成落差,越是有冠冕堂皇的话的时候,那个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是对人最没有关心的。

六十七 - 六十九:恨望今生情幻灭:剑、梦、情与尤三姐之死

鸳鸯剑:信物与心灵

​ “冷飕飕,明亮亮,两痕秋水。”鸳鸯剑是湘莲的传家之宝,更是他予尤三姐的定情信物。“连忙取来,挂着自己的绣房床上,每日望着剑,自笑终身有靠。”张爱玲在很多的文章中讲到恋物,就是人会眷恋一个物件,并非了不得的物件,但那个人会一直存着,因为这个物件有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记忆。剑是尤三姐一生许诺之人交来的信物,是心灵中,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。生命的高贵和优雅,常常因为你有信物这样寄托心灵的东西,而如果没有,必定会导致生命的沉沦与堕落。这种信物可能是非常微小的物品,他对他人没有意义,但对于个体非常重要。而这鸳鸯剑对尤三姐来说就是这样的作用。

​ 但这依然是剑,是冷的,是明的,是秋水。所以也暗示鸳鸯剑既是信物,也是结束生命的杀人利器。

尤三姐之死与封建男人的不堪

​ 尤二姐与尤三姐都是《红楼梦》中着墨不多的人物,但她们的个性形象非常突出。尤三姐的泼辣、生命的刚烈,敢爱敢恨,客观来看和宝玉是相似的,都是封建的叛逆者,最后的结局(斩断烦恼丝)也都相同。许多人对尤三姐持有批判态度,我不认为是正确的。爱、恨与生命的选择,刚好对比出贾珍、贾琏作为男性的粗鲁与懦弱。尤三姐的死有一种刚烈的艳丽,她无法忍受生命的难堪,不会委曲求全,而是宁为玉碎。这样一位自主的,拥有尊贵生命的女性,落在被男人糟蹋和侮辱的境地,被世俗要求女性贞洁的捆绑下死去,背后揭露的其实是封建男人的不堪。

入梦、度化、幻灭

​ 真正的深情,是自我的圆满,是自我完成。

​ 尤三姐死后,《红楼梦》又使用了超现实手法,使尤三姐与湘莲再次相见。“以死报此痴情”,尤三姐的死是对自我深情的回报,而不是报答柳湘莲。“前生误被情感,今既耻情而觉,与君两无干涉。”情是空幻的东西,势必会有一个幻灭的结果。爱别离有爱别离的苦,怨憎会有怨憎会的苦,求不得有求不得的苦,终要归于五阴炽之苦。正如《红楼梦》中风月宝鉴,红粉实是骷髅。

​ 所以有“生命原来是一场空幻”,“挚出那股雄剑,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,随那道士,不知哪里去了”。

​ 此生缘,无非水月镜花。

七十 - 七十三:真正的艺术,是呕心沥血

​ “宝玉看了,并不称赞,却滚下泪来。”我们在生命中有一种两难,有时候你看到一个朋友创作了最好的画,写出来最好的音乐,你不一定是赞美,有时候是落泪,你感觉到他的呕心沥血,他在作品里把血都流尽了。

​ 为什么宝玉没有赞美,反而落下泪来?因为他已经读到了黛玉的心事,他知道黛玉要走了。别人没有看出来,别人看到的是诗好。可诗如果暗示的是人亡,我想宝玉绝对不要。宝玉认为真正好的创作是呕心沥血,而不是在职业性的画画、职业性的写诗,而是用生命在创作。其实这里可以看到曹雪芹的美学观。曹雪芹自己写完《红楼梦》,写得一把辛酸泪,大家都觉得这本书好极了,赞美它是伟大的文学。可是曹雪芹如果能死而复生,宁肯没有这样的煎熬。

​ 宝玉与黛玉有前世的缘分,他懂得这首诗是一首安魂曲,是哀悼尤二姐的,也是哀悼她自己。所以宝玉说绝对不可能是宝琴的诗作,她没有经过父母双亡,兄弟姐妹离开这些悲剧,她不会懂这些东西。什么样的个性,呕心沥血之后,便是什么样的艺术。

七十四 - 七十五:从宝玉读书到对当代教育的反思

​ “心中又自后悔,这些日子只说不提了,偏又丢生,早知该好歹温习些的。”读书至此,不由得哑然失笑。孩子性情本是如此,正如宝玉在贾政回来时竟没有马上问他的功课,所以他就放松了,而现在又开始后悔。如今打算,不过只有《学》《庸》《二论》是带注背得出的。

​ 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,现在仍读来让人感觉受益无穷。可问题是它一旦变成教科书,注解便不在于内容本身,而被肢解为一个个零件的“知识点”,变成所谓的八股文。古文皆是人类伟大的经验和智慧,但问题是如何对待它。如果仅仅为了考试,很多东西就会被扭曲。

​ “算起《五经》来,因近来作诗,常把《诗经》读些,虽不甚精湛,还可塞责。”宝玉觉得因为很喜欢写诗,所以喜欢诗经,而有些东西他就不喜欢,像《尚书》中多是古代文告和政令,作为十多岁的孩子去读,自是无聊至极。读书和考试是两种事情,自己喜欢的书自然会读,也能很好地应用;而有些书读了没有任何感觉,那些书便是完全为考试而作的。

​ “更有时文八股一道,因平素深恶此道。”考试成了读书的唯一目的,便是教育的最大失败。当代的教育考试其实与八股文的时代并没有多大进步,因为试题与标准都是死的,有甚者“设坑”“抠字眼”,这样的考试根本不存在任何思考。

​ “原非圣贤之制撰,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,不过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。”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的创作不是为了考试,而是为了做人,这样的思想绝不只是为了考试,而是紧紧关联着生命、生活之中的。

七十九 - 八十:假作真时真亦假:众生行走,红楼的真正结局

​ 第八十回,是曹雪芹先生执笔的最后一回。

​ 我经常认为,第八十回才是红楼的真正结局。在后四十非曹雪芹执笔的回目中,我们会看到黛玉的死,宝钗嫁与宝玉,宝玉的出家。或许这更像是传统意义的“结局”,但依曹雪芹先生来看,未必会这样写,也未必如此结局。

​ 其实,红楼的结局,便在于此。

​ 王一贴,江湖术士一样的人,面对宝玉的问询胡诌妒妇汤的人,根本就是一个江湖骗子。但他的话看似荒谬无章,却使因大观园抄检,司琪被逐,晴雯病死,迎春出嫁等诸事烦扰得病了一百多天的宝玉真正笑了出来。王一贴就像红楼前处所写的癞头和尚、跛脚道士,介于知道和不知道,领悟与不领悟之间,表面看疯癫痴傻,却聪明到极点。众生行走的他们混迹人间,偶然的三言两语或就使我们豁然开朗,也许生命中真正的领悟便在于众生行走之中。

​ 《红楼梦》是一本没有完成的书,它的结局没有完成或许是偶然,但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必然。或许,这种未完成正体现了一种“留白”的东方美学。王一贴作为红楼中出现的最后一个人物,或许他的故事正是曹雪芹所经历的经历,他的话语便是曹雪芹最不像领悟的领悟。或许,我们能够看到如王一贴般的曹雪芹,坐在村口,糊着风筝,笑看众生。

​ 《红楼梦》,不仅仅是一本书。

​ 经学家看见《易》,道学家看见淫,才子看见缠绵,革命家看见排满,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……

​ 我们不仅在读《红楼》,也在读自己的一生。曹雪芹带我们见证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,感悟了诸多世事的道理。

​ 《红楼》读久了,你会发现自己也在《红楼》中,扮演不同的角色,有着不同的性格,过着不同的生活。《红楼》的生活琐事与众生相,是比情节更加珍贵的。

​ 我是第一次读《红楼》,手书至此,笔尖却有一分难言与不舍。其实每个人都像在书中一样,有着自己的角色,背负自己的宿命。《红楼》,能包容一切人。

​ 《红楼梦》,处处皆可领悟。

​ 以此作结。


Author: thyzzs
Reprint policy: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used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CC BY-NC-SA 4.0 reprint policy. If reproduced, please indicate source thyzzs !
评论
 Previous
文评《夜雨寄北(新诗版)》 文评《夜雨寄北(新诗版)》
“故乡好远,阻隔着千山万水,归期迷茫,日日在手指间飘忽。离人的思念,就像那红烛的芯子,刚刚剪去,又悄悄长出。好在啊,好在还有记忆中西窗的烛光,它摇曳在眼前,摇曳在今夜的巴蜀。”
2022-02-13
Next 
《鸿门宴》奇解 《鸿门宴》奇解
这是时代的终结。动物界经常有代表英雄气质的虎在草原孤独地死去,而一群粗鄙的狼一拥而上,每一只都扯下一块皮骨叼在嘴里。而在不久前,他们根本就不敢看那只虎的眼睛。英雄或将被权欲埋没?我们不知道。
2022-01-27
  TOC